引子:
当今社会处处倡导“以人为本”,新课程改革也更加关注人的发展,作为小学教师,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——他们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,其身理和心理都未完全定型,常常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。古人云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孩子犯错更是不可避免。
纵观人类历史,就是在不断犯错、认错、改错的过程中前进的。“发明大王”爱迪生研究发明灯丝时试用过一千多种材料,经过无数周折才发明了电灯;诺贝尔不知经过了多少实验,犯了多少错误,最终才研制了炸药;居里夫妇又不知经历了多少挫折,走了多少弯路,才发现了放射性元素“镭” ……这些无不印证了“失败乃成功之母”这句老生常谈的话。从科学的角度看,“错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”,“错误折射着可贵的原创”,“错误是一种可贵的资源”——所以布鲁纳说:“错误都是有价值的”。
现状:
尽管“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。”很多老师也从理论上觉得应该用宽大的胸襟来包容学生的错误,应该充满爱心,但在实际的操作上却仍然存在一些误区:
一、态度粗暴甚至挖苦
很多老师习惯认为一旦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,学生就一定应该掌握这些知识;以为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,他就是真的掌握了。往往知识点和题目刚刚讲完,学生一听就说懂,但一做作业就出错。教师就恨铁不成钢,冲学生吼:“你真笨啊!猪脑袋!”甚至还有些更加偏激的做法,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惩罚,如:罚抄、罚站,对经常犯错误的同学进行言行的苛责和挖苦,抓住一处错误就大发雷霆,严厉批评。
二、耐心不够
现在的农村学校教师大部分任教科目多,教学任务重,每年的镇抽考和县抽考又被学校视为生命线,加上课堂教学时间又缩减为35分钟,有些性子比较急躁的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,往往不给学生认错的机会,也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就直接给出正确答案,单纯地认为只要通过传授,正确的概念就会自然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。
三、大错小错都向家长“打小报告”
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,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,因而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更加严格。若是听到自己的孩子有不听话或违纪的行为,情绪控制不好的家长们一旦冲动起来就会拳脚相向,还会在物质上处处责难孩子。所以,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
四、所谓的“冷处理”
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应该冷静处理孩子犯下的错误,因而当孩子出现错误时,就冷眼相看,置之不理,事后如若有时间就对学生上一堂枯燥的政治课,如果工作忙,也就不了了之。
五、纠错方法为机械训练
有些教师认为,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时,如果效果不够理想,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练习加以巩固,于是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。这样做只是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出错的可能性还会很大。
对策:
学生是有差异的,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,他们所理解的知识也会不一样,其中难免就会有错误的认识,关键是出现差错怎样对待它。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,利用学生的错误,生成教学的资源,则能收到别样的效果。
一、学会宽容孩子的错误
面对孩子的错误,老师要学会宽容,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,把它看作是正常现象,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。我们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,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所在,并指出改正的办法。如果我们能宽容孩子的错误,那么孩子也会学会宽容他人,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!善待孩子的错误,和孩子谈心,倾听孩子的诉说,从而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,建立起信任、友好、亲近的关系,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呵护和发展。
二、欲擒故纵,让学生在争论中辨析对错
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背景,都是不可替代的鲜活个体,他们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,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正是暴露了思维的真实状况。对于学生出的错,教师切忌盲目订正,不妨可以“大智若愚”一下,把学生的错误再抛给学生,让他们在讨论中分析,在争论中明理,在交流中内化知识。
第一节语文课,我刚推开教室门,一盆水打翻在我身上,全班同学哈哈大笑,还说:“
有教育专家指出:“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。” “错误”之所以是财富,其价值有时并不在“错误”本身,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、辩错活动获得许多新的启迪。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,更要有“错误即资源”的意识。课堂教学中的错误,不仅仅是一个错误,更是一种资源,对敏睿的教师来说简直就是一次机遇,妥善处理,变废为宝,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。
三、以错为“诱”,让学生在幽默中远离错误
针对错误,教师可以抛出一些陷阱,通过引诱,使学生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并创造幽默的“健康气氛”,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错误、纠正错误。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,很多学生会由于粗心而在书写时多撇少点,因而在教学时,老师可以制造错误,如把“表”的下面故意写成“衣”字,“哭”“令”少写一点,“体”“直”少写一横,“晚”多写一点,“轮”右边写成“仓”等,并装作很对的样子,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笑声中,自己意识到错误,也明白了有些错误是自己可以知道的,从而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
四、将错就错,巧用错误
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中,通常有这样一些情况:学生的答案整体上是错的,但是其中又有正确的部分;或者,学生回答的内容本身没有错误,只是因为它不符合问题的要求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教师引导得当,可以将这些“错误”进行拓展,成为学生达成正确认知的生长点。
在六年级的语文课上,我让学生背诵自己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。李明站起来张口就背出了四句诗:“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。春色满园关不住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”同学们一听,议论纷纷,这哪是一首诗啊?分明是东拉西扯嘛!我将错就错,对同学们进行引导:“李明真利害啊,一口气给我们背出了三首诗。有谁听出来了?”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这三首诗分别是杜甫的《江畔独步寻花》、叶绍翁的《游园不值》和白居易的《钱塘江春行》,并把这三首诗完整地背了出来。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,类似这样的让错误转变成知识拓展的机会应该会有很多,只要老师们留心发掘,把握时机,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。
五、设身处地,承担错误
孩子犯错后既不能过度惩罚,也不能过度包容,应当使孩子明白旁人的感受,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,要求孩子对受伤害的人(
后记:
有一位中国小姑娘,随父母在日本上学,因课堂发言积极,经
“教室是出错的地方。”说得太好了!细想起来,出错是正常的,不出错才是不正常的。都正确,不出错,教室乃至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,我们老师就要下岗了。只要老师善待错误,犯错的学生就有机会认识错误、经受错误并最终走出错误。在人生的成长旅途中,错误或许是彼岸之前的万水重洋,人生之舟只有闯过那阵阵惊涛骇浪,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!
- 上一篇:元宵祝福送大家
- 下一篇:二年级语文教研组计划